萬華早年曾是繁盛台北的商業聚集地,自百年前即發展出各種美食小吃,例如兩喜號、龍都冰菓 …. 等老店更是國內外饕客必訪之地,因此和艋舺囡仔的大學同學約定來一趟萬華美食探險及文化巡禮;碰面時同學已鎖定幾家在地的老字號小吃,倆人準備用半天的時間,把肚子裝滿濃濃的台灣味。
第一站:小王煮瓜(原小王清湯瓜仔肉)
聲名遠播的小王煮瓜生意不錯
店門口真是川流不息
不到正餐時間 客已絡繹不絕
首先來到的是聲名遠播的「小王煮瓜」,儘管店名已改,但那碗令人魂牽夢縈的香菇魯肉飯依舊是必點招牌;一端上桌,滷肉的香氣撲鼻而來,油亮的滷汁均勻地滲透在粒粒分明的白飯上,肥瘦相間的滷肉入口即化,鹹香甘甜的滋味在舌尖上舞動,搭配著香氣濃郁的香菇,簡直是白飯殺手!
這碗香菇魯肉飯,黑白香讓人魂牽夢縈
飄著薄油的排骨入口溫潤順口
除了魯肉飯,這裡的排骨湯也是一絕。清澈的湯頭,卻熬煮出排骨的精華,入口溫潤順口;燉煮軟爛的排骨,輕輕一咬就能骨肉分離,搭配著瓜仔的甘甜,中和了排骨的油膩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
雖是老店家,卻是座席乾淨清爽
第二站:古山園旅社
然後悠閒路過古山園旅社,這旅社建於1930年代的日治時期,見證了台灣近代旅社業的發展,果真是道地的歷史悠久,屬台北市現存最古老的旅館之一;古山園旅社同時也是台北市碩果僅存的日治時期老旅館,以其傳統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歷史故事,使其獨具文化意義及懷舊的魅力;這種獨特的歷史氛圍,吸引許多電影劇組前來取景,例如侯孝賢導演的《悲情城市》。
說是日治時期,看這外觀應該修整過
透過深色薄璃門方能一探究竟
第三站:東石蚵仔煎小吃
接著轉戰另一條巷弄,尋找在地人推薦的「東石蚵仔煎」,這家店的招牌當然就是蚵仔煎;老闆娘熟練地在鐵板上煎著,蛋香、蔬菜香和海鮮的鮮味交織在一起,令人食指大動;上桌的蚵仔煎,外皮煎得恰恰好,帶點酥脆的口感,內餡的蚵仔飽滿新鮮,搭配著青菜的清甜和特製的醬汁,酸甜鹹香,滋味豐富。
不加粉蚵仔煎料很實在
除了蚵仔煎,這裡的鍋燒意麵也是許多人的心頭好。金黃酥脆的意麵吸飽了鮮美的湯汁,配料豐富,有蝦仁、蛤蜊、魚板、肉片等等,每一口都能吃到不同的驚喜。冷冷的天來上一碗,暖胃又滿足。
吸飽鮮美湯汁的金黃酥脆意麵
第四站:小南碗粿
下一站來到歷史悠久的「小南碗粿」。店內樸實的裝潢,更顯得這份傳統滋味的珍貴;招牌的碗粿,口感綿密Q彈,米香濃郁。內餡豐富,有肉燥、鹹蛋黃、香菇等,每一口都能吃到不同的層次;淋上店家特製的醬油膏和蒜蓉,鹹香夠味,讓人回味無窮。
好像台灣小吃料料理區多在門面口
看似不怎樣的碗粿,卻是口感綿密Q彈
搭配碗粿,一定要來一碗魚羹;清澈的羹湯,口感滑順,魚漿製成的魚羹Q彈鮮美,帶點淡淡的甜味,與碗粿的鹹香形成完美的平衡。
清澈的魚羹湯口感滑順
第五站:陳記腸柯傳業麵線
接近中午時分,肚子已經飽足了大半,但為了這碗傳承的好滋味,還是要來「陳記腸柯傳業麵線」;他們家的招牌就是大腸麵線羹;濃稠的羹湯,充滿了柴魚的香氣,搭配著滷得入味軟Q的大腸,口感豐富。麵線滑順,每一口都吸附著濃郁的湯汁,撒上店家特製的辣油和蒜蓉,更是香氣十足,暖心暖胃。招牌清楚寫麵線羹
第六站:龍都冰果專業家
最後一站,當然要用冰品來為這趟美食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;「龍都冰果專業家」是在地人氣超旺的冰店。琳瑯滿目的冰品中,我選擇了經典的紅豆綜合圓剉冰;滿滿一碗的剉冰,鋪上了熬煮鬆軟綿密的紅豆、Q彈有嚼勁的芋圓和地瓜圓,再淋上香甜的糖水,冰涼消暑,每一種配料都真材實料,口感豐富,為這趟飽足的美食之旅增添了一絲甜蜜的滋味。
不只賣冰 還有熱甜湯
牆面貼著許多名人到來的照片
第七站:萬華祖師廟 (艋舺清水巖)
結尾就由艋舺祖師廟來擔綱,祖師廟是台北市歷史相當悠久的廟宇之一,與艋舺龍山寺、大天后宮並稱為「艋舺三大廟門」,見證了艋舺地區的發展與變遷;祖師廟建築有其獨具的特色,廟宇的建築風格融合了閩南傳統工藝之美,包括精緻的木雕、石雕、彩繪等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
廟裡也會有迴避牌子,不知為何
這版畫是整片紅磚雕刻
華人廟宇都有的雕梁畫棟
雕梁畫棟及牌匾
天棚下的雕梁畫棟
內院看昏暗的祖師廟內
遺憾祖師廟巷口的小吃但多已撤走了
短短半天的萬華美食文化巡禮,讓我品嚐到了許多充滿在地特色和人情味的小吃,還有歷史相當悠久的風格建築;每一家店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堅持,也讓我感受到萬華這個老城區的魅力所在。下次有機會,一定要再來萬華,繼續探索古舊的歷史故事,以及更多隱藏版的美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