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喜歡來一杯即溶咖啡醒腦提神嗎?最新研究竟發現,即溶咖啡可能與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(AMD)有關聯,甚至風險可能高達近7倍?雖然這只能說是關聯性研究,根本無法斷定即溶咖啡就是傷眼兇手,但專家提醒,若本身屬於高風險族群,還是建議提高警覺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真正護眼。
研究:即溶咖啡增加近7倍乾性黃斑部病變風險?
一項發表於《Food Science & Nutrition》期刊的研究,中國團隊分析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(UK Biobank)與芬蘭基因組協會(FinnGen)的大型資料庫,探討即溶咖啡與乾性黃斑部病變(AMD)的潛在關聯,AMD是視覺細胞集中的黃斑區出現退化引起病變,結果如下:
基因層面有蛛絲馬跡:基因關聯分析(LDSC)顯示,喜歡喝即溶咖啡的人,與罹患乾性黃斑部病變(AMD)的人,在基因層面上竟有某種程度的關聯。
只有即溶咖啡中鏢:增加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只出現在即溶咖啡上,研磨咖啡與無咖啡因咖啡目前看來無直接關聯。
風險倍數驚人:每多攝取一個標準差的即溶咖啡量,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竟暴增6.92倍!
有在喝即溶咖啡,我該擔心嗎?眼科醫師這樣說
為什麼即溶咖啡會和乾性黃斑部病變風險有關?研究推測可能在於以下幾個因素:
丙烯醯胺含量較高:根據SGS食品服務指出,咖啡在超過120°C高溫烘焙時,咖啡豆中的胺基酸與還原糖會產生「梅納反應」,生成丙烯醯胺這類潛在有害物質。即溶咖啡由於加工與高溫萃取,丙烯醯胺含量往往較高。
抗氧化物綠原酸含量較低:綠原酸是咖啡中重要的抗氧化成分,但因不耐高溫,烘焙越深、加工越多,含量越少。
原料豆品質參差不齊:即溶咖啡常使用品質相對差的咖啡豆,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更多氧化脂質等副產物。
看到這邊,急著把手中的即溶咖啡杯丟進垃圾桶嗎?或許不用太驚慌。眼科醫師張芯瑜認為,這項研究雖然運用了先進的統計工具,但仍無法證明即溶咖啡就是導致黃斑部病變的元兇,還需要更多臨床實證來補強。
而且,目前其他大型研究也沒有發現咖啡與黃斑病變之間有明確關聯。假設真的擔心即溶咖啡的風險,可以試著減少每日攝取量,不過量飲用,並且沖泡時不要使用過度高溫、超過85℃以上的熱水,以期降低丙烯醯胺釋出。
事實上,與其驚慌戒咖啡,不如關注那些「已被證實」的風險因子,比如年過50歲、有家族史、高度近視、吸菸族,以及三高、紫外線暴露、不良飲食與運動不足,才是你真正該在意的日常守門員!
日常可以做到哪些事呢?例如,護眼基本功不外乎控制三高、適度休息而不過度用眼、出外戴上墨鏡免受紫外線危害、定期眼科健檢與視力檢查,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黃綠色蔬果、深綠色蔬菜,有助平衡氧化壓力;要喝咖啡的話改喝淺焙研磨咖啡,綠原酸含量比起加工過的即溶咖啡高出許多,日本藥學博士岡希太郎建議一天大約三杯,有助發揮綠原酸抗氧化的效果喔!
節錄自 Yahoo! 新聞 這種咖啡傷眼?研究稱黃斑部退化風險高7倍,護眼基本功這樣做更實際